为了提高鲸小小老师们研课备课的水平,我们有幸请到了北京教育学院的崔艳丽老师给我们做了一堂《学习的心理规律与教育策略》这样一个工作坊。上午两个小时的时间过得很快,崔老师带给大家很多干货。
鲸小小面对的孩子,既有学龄前的儿童,也有小学生。我们经常遇到家长跟我们反馈
你们教孩子搭建的作品太简单了,能不能复杂点?
家长们盼望孩子学习成长的心情可以理解。可是,我们设计的课程是要符合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认知水平和发展特点的。有些作品家长看起来简单,但是从无到有一步一步地做出来,小朋友们需要花费的精力可不少。而且,你知道吗? 单看学习的关键元素-注意力来看,3岁的孩子,一次只有3到5分钟的专注时间, 4岁可以达到9分钟的时间,5岁能达到10到15分钟。3岁多的孩子,3到5分钟的专注时间里面,能完成我们老师设计的任务已经是相当不错了。所以啊, 家长也需要了解一点孩子的认知特点,就能体会我们设计课程的煞费苦心了。
注意力是认知外界信息的过滤器。想要学习好,首先要保证注意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学上需要设计节奏:在注意力旺盛的时间,传递关键的信息;在注意力衰竭的时间,让学生做一些互动性、发散性的活动。另外,有趣的课程能提高孩子的注意力,所以要想尽办法让学生觉得有趣,保持一定的注意力,学生自然能够get到有料的内容。然后,一次呈现的信息不宜过多。老师讲得多,学生能掌握的不一定多。相反,简单直接的内容,再辅以课堂上的练习,学生掌握的程度反而要好。
知识点都是一样的,但是一个好老师能够让学生愿意学,学得好,学得快,这里面蕴含的教学设计知识就多了,值得每个老师来深挖。
崔老师在工作坊中举了这么一个小学数学的例子。“加减数接近整百、整千的速算法”比如, 238+ 195, 应该怎么算快呢? 核心思想就是先把接近整百整千的加数算成整百,整千做运算,然后在最后的结果中调整一下, 上面的例子可以这么计算, 238 + 200 – 5 = 438 – 5 = 433。 这个方法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让学生愿意学,快速地掌握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首先这个数学知识看起来就很无聊的。
优秀的老师是怎么做的教学设计呢?
老师根本就没有直接讲上面的速算法,反而是举办了一个小比赛。让班里的男生选4个人做代表,算这样一些题目:
238+195 474+898 738-497 1564-996
而让班里的女生也选4个人做代表,算的题目有点奇怪:
238+200-5 474+900-2 738-500+3 1564-1000+4
比赛看哪一方算的既快又正确。
结果自然是女生取胜,又快又正确,而男生这边仅有前两个题目完成,后面两个男生还没有来得及开始做分给他们的题目呢。
这个时候,矛盾就出来了。男生抱怨女生的题目简单,可以口算,而他们分的题目难,不能口算。
老师就说,不服气就20分钟之后再比一遍。但是比赛之前,要看一下题目有什么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男生们都很认真的分析第二组题目,突然发现第一组的题目可以用第二组的方法来计算,同样也是可以口算的。 他们都争先恐后地学这个速算方法,想在第二次比赛中取胜。
第二次比赛的结果已经不那么重要了。这优秀的老师做到了不教而教。一个比赛结束了,整节课的知识点已经深入人心,而且是学生主动去学的,竟然忘记了这个知识点是非常无聊这件事。
这个例子给我们的老师很大的启发。 好的教学设计非常重要,有趣、有料的结合就要体现在良好的教学设计中。
工作坊的内容很多,这里只是写到了一点点。总结来看,就是教学要根据学生注意力的周期设计出节奏感,单一的知识点尽可能多的复习和重复,加深印象;良好的教学设计可以让枯燥无味的知识主动进入到学生的脑袋中,有趣、有料主要体现在教学设计中。
感谢崔老师的分享。